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發改委等九部委《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2016年,民政部、國家衛計委發文《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醫養結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醫養結合”逐步落地。近年來,隨著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老年人的增多,對醫療、養老的雙重需求日益增加,“醫養結合”也逐步成為將傳統養老與現代醫療有機結合的一種新的養老模式。“醫養結合”在發展過程中能帶來哪些好處?當前正面臨哪些問題?將怎樣增強老年人群體的幸福感?記者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小組討論的間隙,采訪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向他們問計尋策。
困境所在:需求大成本高定位有偏差
中國養老90%是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相對很少。而隨著中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即使有4%的老年人進入機構養老,養老床位仍然緊缺,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對于有醫護需求的老人,好的養老機構一個月上萬元費用,一般的養老機構只能提供生活照料,子女又不放心。”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海淀區委主委徐鳳芹向記者介紹,她經過大量基層調研后發現,養老機構里存在許多失能失智的老人,大多有醫護需求,而醫護專業人才匱乏、護理人員不專業,導致服務老年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失能老人有褥瘡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存在。醫藥衛生界別小組討論的間隙,徐鳳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層面的“醫養結合”,在現實中尚存在一些問題,這包括,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本身數量就不夠,醫護人員入戶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需重新定位,對醫生的評價標準有誤區。此外,養老、醫療、社保的主管部門分別是民政、衛計、人社部門,各部門分工不同,各管一塊,統籌協調力度不夠。還有,國家鼓勵發展醫養結合的優惠扶持政策尚未出臺,如目前老年人長期護理險并不普及。
前景展望:沒有醫療的養老就不是養老
“醫養結合”在居家社區養老中,就像胡同里的民警管自己的片域,提供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老人有醫療需要時就來了。全國政協委員張俊廷風趣地比喻道。
社區養老主要針對的是到一定年齡的空巢老人怎么辦。張俊廷說:“養老院設到哪兒,肯定要配備醫療服務。社區醫務站也是為社區老人服務。比如,社區老人需要住養老院,檔案自然也跟去養老院。現在聯網不成問題,用心電卡一刷,醫療健康數據就出來了。關鍵是老年人在哪兒就得有人管他:大醫院為老年人治療,像做保健、量血壓之類的,到社區醫務站就可以。”
“沒有醫療的養老就不是養老。”在全國政協委員王階看來,社區對養老的服務大部分是“醫養結合”的服務。老年人大多有病痛和傷痛,在衣食住行以外,要讓傷、病痛得到緩解,才會有健康的身體狀態,老年人才會獲得健康感和幸福感。
委員支招:當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門員
要重視“醫養結合”在社區養老中的作用。一些地方的養老驛站形式非常好,但是并沒有醫療服務在內。徐鳳芹建議制定與“醫養結合”相關的培訓方案和日常照料護理標準,使依托于社區醫療衛生中心的“醫養結合”更便捷。對醫院、護理院承接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進行“醫養結合”十分有必要。徐鳳芹坦言,通過“醫養結合”,醫生、護士才具備資格進養老機構工作。目前規定幾名護理員配一名護士的做法其實還遠遠不夠,仍然需要對養老管理人員、養老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建立醫養結合人才培訓機制,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在徐鳳芹看來,機構養老中不是設立了醫務室就“醫養結合”了。醫務室醫生開藥后,老人能不能報銷,還涉及社保問題。甚至對老人進行慢性病管理,還涉及醫保問題。如果不能報銷,對老年人而言會很麻煩。她還介紹,“青島的老年長期護理險比較成熟,老年人只需自費一點兒費用。北京目前也在試行。”此外,王階建議進行薪酬制度改革,對社區醫生不應以看病人多少、開藥多少來評價,而在于建立社區健康率、為居民普及健康知識的多少,以及所服務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的評價機制。要讓醫生當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門員”,有精力為更多失能老人服務。
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采訪中表示,要樹立“醫養融合”發展理念,民政、衛計、社保等部門應加強養老與醫療、社保、康復等公共服務資源的融合,推進部門聯動的溝通協調和工作推進機制,發展集生活居住、康復醫療等為一體、多業務融合發展的養老社區和養老綜合體。
更多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養老天地www.7896131.cn
來源于《中國社會報》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