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經提高到13.3%。根據聯合國人口展望預測,從2020年開始,中國將步入老齡化嚴重階段; 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比重將超過30%,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我想大家跟有同樣的想法:未來養老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一、政府的基本養老金"告急"。
我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截至2016年底,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1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的階段。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非???。口老齡化發展程度地區失衡。東北、西部、西南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區域,老齡化的趨勢是逐步惡化的。個別省份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虧空,當年收不抵支。
二、老年人的自身保障能力并不強。
根據2015年城鄉老年調查,城鎮老年人人均年收入為23930元,農村為7621元。城鎮老年人主要收入為保障性收入;而農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僅占36%,農村老年人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以子女的轉移收入來維持經濟平衡。根據2015年城鄉老年調查,城鎮老年人人均年收入為23930元,農村為7621元。城鎮老年人主要收入為保障性收入;而農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僅占36%,農村老年人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以子女的轉移收入來維持經濟平衡。
三、商業投資收益并不能保障養老。
一年一返或幾年一返的保險稱為年金險,是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一種。而上述商業保險的年收益率為復利1.88%,低于銀行六個月定期存款利率。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中商業保險的平均年收益大多在2%-3.5%左右,而同期的通脹率為3.5%。較低的收益鉗制了大眾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熱情,順帶磨滅了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認知。目前產品只是名義上被稱為"保險",實則與養老保險沒有直接關系,其具備的更多是銀行儲蓄的特征。"養老保險是要與生命的不確定性 掛鉤的,基于生命來進行產品的設計,其主要特點集中在領取的階段,即產品對長壽人群確實可以提供保障的前提下如何應對養老風險。
四、養老出路在何方?
按照目前現在養老體系,依賴基本養老金度過未來的晚年生活,目前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為42%,2050年以后可能下降至25%左右。剩下空間需要多個方面的保障來填補,包括銀行儲蓄、房產投資、股票債券投資及商業保險等。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創造養老服務的制度環境,突出市場在服務供給中的主體地位,整合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與養老服務,釋放老年有效需求,創新服務手段,發展適合改善養老服務的新業態。
更多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養老天地www.7896131.cn
來源于《搜狐》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