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老人入住養老院嗎?是不是經常聽到關于“養老院太貴”的吐槽?全國人大代表劉艷走訪長三角養老機構后發現,面向中低端收入人群的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嚴重不足,上海市場中收費中低端的養老機構僅占14%。她建議,加大普惠性養老服務規劃和供給,以政策鼓勵企業多建設中低端養老機構,鼓勵在長三角推行異地養老模式。
高端飽和中低端供應不足
調查發現,全國范圍內長三角地區的養老地產項目數最多,譬如江蘇共20個,浙江14個,上海17個,安徽9個。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高端養老產業已經趨于飽和,而中低端供應量卻不足。
“在大城市,市中心養老院和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而郊區養老院卻入住率低。”劉艷代表說,如今主題式養老地產、養老社區層出不窮,但問問老人卻會發現,這些和多數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劉艷代表說,目前社會上有三類老齡群體:城鎮低保及農村五保老齡群體、占社會多數的中等收入工薪家庭中的老齡群體、經濟條件較好的高收入老齡群體。“第二種群體的養老服務應該是具有普惠性質的,第三類群體可以完全由市場來滿足。”
她說,遺憾的是,目前養老服務市場更多專注“兩頭”,以政府提供的針對特殊困難人群的基本公共養老服務和針對高端人群的高端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為主。但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等、普通收入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卻得不到滿足,“從拿地、機構運營到服務人員提供,都缺乏明確定位和政策,社會資金從事這塊服務的動力不足。”
從上海數據看,在包括養老社區、養老護理機構、養老公寓和社區托養機構的所有老年居住項目中,高端和中偏高的占比68%,純高端的18%,純中端的12%,低端的2%,尤其是養老社區基本都是高端的,純中端的養老服務機構比例偏低。
建議創設“養老產業用地”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8部門聯合發布《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隨后,發改委聯合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助力普惠性養老服務發展,國務院也已放開養老機構開辦審批,從事前審批制邁向事中事后監管制,持續推進普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劉艷代表建議,國家層面大政策、大方向有了,各地政府可以相應設定養老產業激勵目標,“基礎層面的普惠養老產業兼具產業和事業、公益和市場的特點,有一定的民生性和普惠性”,應從政策上鼓勵發展中低端養老服務。
譬如在土地性質上,目前尚無“養老產業用地”的專屬分類,受此制約,養老項目通常只能按商服、商辦、醫衛等性質拿地建設,土地成本較高。她建議單獨列出這類養老用地,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鼓勵用農村宅基地、舊廠房舊酒店來改建普惠型養老項目。
在稅收政策上,對于普惠養老社區的相應住宅,實行運營稅收適當減免和優惠。在規劃審批中對普惠養老產業用地要有特殊考慮。
在建設標準上,應根據我國各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和老年人養老需求差異,盡快研究出臺養老社區建設的等級標準,規范養老社區建設,使養老社區能夠適應各地不同情況和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的養老需要。
探索異地養老“錢隨人走”
劉艷認為,政府部門應當扮演好引領者、支持者和參與者的多重角色,加強市場監管和引導,通過規劃和財稅、價格、土地、投融資、人才等政策扶持,聚焦普惠養老,圍繞“政府支持、社會運營、合理定價”,深入開展城企合作,開發養老市場。
她建議,建立長三角養老產業協調發展機制,在長三角地區探索試點異地養老“錢隨人走”的機制,降低老人養老費用成本。
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
http://sh.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