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近日發表文章,再次提到出生率降低的嚴重性,這會帶來“人口黑洞”。
“人口黑洞”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養老金入不敷出。中國社科院最近發布了一則報告稱,中國養老金在2035年,可能全部耗盡。
養老金耗盡,可能帶來一個后果,這代人將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一直到80歲。所以,996并不可怕,可怕的是“9968”。
誰是梁建章
2018年4月,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十年二十人》的財經節目中,采訪攜程的CEO梁建章。
當談到未來的經濟走勢時,一向樂觀的梁建章,突然表情凝重地說:
“我認為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就是未來的人口政策。”
梁建章為什么會這么說?這要從他的身份說起。
如果你去微博搜索“梁建章”,會出現兩個人,一個叫“梁建章-關注人口問題”,一個叫“攜程梁建章”。
當然,他們是同一個人。
梁建章除了是攜程的CEO外,在學術界他還是“人口專家”。
這并非虛名,2007年,梁建章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就包括人口政策以及中國勞動力市場。
回國后,2012年,梁建章聯合三十多位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共同發起一份簽署建議書,呼吁盡快停止計劃生育政策。
所以,放開二胎政策和他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們家有了二孩,應該感謝他。
梁建章為什么和計劃生育過不去呢?
因為梁建章發現,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下,人口將會發生斷崖式下滑,雖然70、80兩代的嬰兒潮,暫時掩蓋了問題。然而,生育率在節節降低,如此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中,人口將會發生指數性下滑。
按此發展30年,中國人口可能只剩下4億左右。此時,將面臨一系列無法挽回的局面。
預言的實現
4月13日,梁建章發表一篇文章《中國城市的人口黑洞,生育率比想象中更低》。
再次提及生育率驟降的問題。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當下生育率僅為1.18,低于大多數國家。
那么怎樣的生育率才正常呢?
公認的水平是2.1,這樣才可以保證一個更替率。這點很好理解。平均一對父母要生2.1個子女,才能保證人口不下滑,中國當下幾乎差了一半......
然而,更讓人不安的是,中國城市生育率和高學歷生育率,更是雙低水平。
如下表所示,北京的生育率為0.71,而上海的生育率也僅有0.74。不僅遠遠低于歐美的大城市,如紐約和倫敦,也低于日韓的大城市,如東京和首爾。
從學歷出生率來看,中國受過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的女性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6、1.35、0.91。特別是,中國受過大學專科、本科教育女性的總和生育率,分別僅有0.83和0.79,不僅遠低于歐美高學歷人群的生育率,也低于日韓的高學歷人群生育率。
0.7左右的生育率是什么概念?
意味著每代人減少 2/3 ,下一代人只有上一代的 1/3 ,兩代人后只有 1/9 。夸張點說,如果任由這種水平的生育率持續下去,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居民和高學歷人口,在兩代人后將絕后。
不要誤會,強調城市生育率和高學歷生育率危機,并非歧視非城市和低學歷群體,而是這兩個指標,都和一件事密切相關:
養老金。
中國養老金主要貢獻來源于經濟發達地區,也就是北上廣深,以及其他一線城市。而這些城市中,養老金的主要貢獻者,就是收入較高的工薪階層。因此城市生育率和高學歷生育率雙低,帶來的嚴重問題就是:
養老金不夠用。
養老金耗盡
有了前面的鋪墊,你大概就不會對社科院《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簡稱:報告)感到吃驚了。
4月10日的這份報告,爆出一個消息:
2019年養老金累計結余為4.26萬億元,此后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后開始下降,到2035年耗盡累計結余。
其實,早在2016年,人社部《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中,就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多個省份的養老金告急。
經濟增長失速的東三省全面淪陷,第一個將養老金花光的省份黑龍江,僅2016年養老金就欠賬320億。
為什么收不抵支呢?
簡單點說,養老金就是拿年輕人交上來的錢,分配給老人們用。可這些省份都是年輕人出逃大戶,往池子里交錢的人少了,可老人們都還蹲在村口曬太陽。這樣一來,當然就不夠了......
只是,這些省份的年輕人出逃,是人為的。因此也可以人為地調整回來,也就是拿發達地區的養老金,來貼補這些收不抵支的地區。可是,當發達地區年輕人口自然減少時,那就是硬傷了,不是靠長袖善舞能解決的。
恐怕會面臨一系列的變化。
可能的變化
既然是池子里的錢不夠了,哪怕你三頭六臂,也跑不脫兩個辦法:開源和節流。
鑒于此,做個大膽的猜想。
開源,如何讓池子里的錢變多呢?
一、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或者采用有獎生育,或者多孩家庭減免稅。總之,通過政策傾斜讓你多生;(大概率事件)
二、讓企業和員工繳納更多的養老金,雖然有一定副作用,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三、通過市場化運作,讓養老金增值,結合近期紅火的行情,你懂得;(大概率事件)
節流,如何讓池子里的錢花的少些?
一、錢其實是個相對概念,你退休后,看起來拿的很多,但其實已經很少了,understand?
二、延遲退休時間:一個沒有太大副作用的辦法,那意味著雖然沒法不讓你老去,但是可以控制你領養老金的年紀,那也等于控制了伸手黨的數量。(大概率事件)
最不愿,但卻又是最大概率的事:9968。
從人口普查數據來看,70后一代,大約2.15億左右;80后一代,大約2.28億左右。這是人口最多的兩代人,也是中國當代的脊背。
然而,這兩代人將面臨一個共同嚴峻的問題:
老了怎么辦?
70、80兩代共計4.5億人,如果相繼老去,需要的養老金是個無法想象的天文數字,卻又趕上人口銳減的檔口,養老金的池子,會不會已經干枯見底?就算還有結余,能不能應付通貨膨脹很難講。
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這兩代人的父母應該也都會比較長壽,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你退休了,父母還健在,還需要你的照顧。
如果恰巧你是獨生子女,那你更脫不了干系。如果恰巧你的孩子也是獨生子女,那壓力可想而知。
總之,我不認為,靠那點養老金,就能有一個好過的晚年。
你可能只有兩個選擇:
要不已經有足夠的財富;
要不就要一直工作到80歲,或者更晚。
中國在研究養老金問題時,一直是把日本作為借鑒的對象,因為日本是最先進入老齡化的國家。
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在“窮困者支援”非營利組織工作時,根據多年的觀察,寫下一本名為《下流老人》的著作,以記載日本退休老人的悲慘生活。
這里面的「下流」是一個動詞,指原本中等收入的群體,在退休后的生活質量迅速向底層滑動。
藤田孝典在書中引用《2014年高齡社會白皮書》上的數據:
年齡超過65歲,卻迫于生計想要繼續工作的人數,比例高達50.4%,超過總數的一半。
在希望繼續工作的理由當中,約有76%是“為了生存”。(不是發揮余熱)
而根據日本總務省對65歲以上高齡者的調查,如果退休后不繼續工作,很多人的生活就無法繼續,這迫使他們成為市場上高齡的勞動者。
每5個退休老人中,至少有2個人依然在工作。
作者在書中說,日本年金制度根本無法支撐退休老人的生活費用,即使是一位企業白領,一生積蓄加上養老金,也只能支撐幾年的開銷,而無可避免的陷入「下流老人」的境地。
為了維持生存,日本老人只得再從事一份職業,一直工作到生命結束。
在日本,你隨處可見辛勤工作的老者。
日本的團塊時代
日本老人,除了辛苦工作外,還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有一部日本紀錄片《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將日本老人的悲苦,淋漓盡致地展現,看后令人唏噓不已。
值得說明的是,所謂“團塊世代”,指出生于1947到1949的一代人。這三年是日本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大繁殖時期,構成了“人口團塊”。
“團塊世代”具有非凡的時代意義,這700萬人,為日本經濟的騰飛,曾起到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此時,他們也面臨著退出歷史舞臺的尷尬。
紀錄片拍攝了河口先生的老年日常。
他沒有存款,不但要不停地工作,還要擔負高齡母親的護理費用。
河口發愁的是,現在的體力還勉勉強強能支撐當下的工作,可一年后,就可能做不動了,如果這樣,一家人的生活開銷都會斷掉。
當節目組的人問他,如果真到那一天,沒有經濟來源怎么辦?
他面無表情地說:"應該會自殺......"
《團塊世代:悄然迫近的老年破產》,即使彰顯的如此悲慘,也不過是日本老齡化問題的冰山一角。當你看完《孤獨死的現狀報告》和《無緣社會》,就會知道,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很多日本老人,在公寓中孤獨地死去,幾個月后才被發現尸體,根本沒人知道他們是誰?政府會把他們的尸體統一火化,骨灰也會處理的干干凈凈,仿佛他們從來沒來過這個世上......
說在最后
今天的話題可能有些沉重,但一個成熟的人,不能對可能的真相視而不見,更不能遷怒于帶來壞消息的人。能做的就是,坦然地面對和提前地布局。
其實你只有兩個選擇:賺足夠多的錢,讓自己老時不落入那個田地;
或者,學習一些技能,年老時真要工作,也能找到規格高點的工作。
關于這點,我已經想好了。
當我老了,可以去某個富豪家做“保父”,打掃衛生應該輪不到我,到時會出現很智能的清潔裝備。
我可以做菜,雖然機器人也可以,但是多半做不出人味。我可以借助我老媽留給我的“家常菜秘普”,輕輕松松地打敗它。“紅燜羊肉”、“揚州獅子頭”、“五香土豆泥”一擺,先穩住富豪的胃,然后再發揮我的其他特長。
陪富豪打高爾夫球、給他小兒子講故事、教他大女兒寫作、教他二兒子演講,說不定商業上我還能出點主意......
想到這些,我心里還是有點譜了,也不焦慮了,希望你和我一樣。
更多成都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成都養老天地網
http://cd.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