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我并不認為已經發現了可持續的,而且有一定盈利空間的一個比較好的商業運營模式。”日前,在一個活動上,世界銀行社會保護與工作實踐局高級經濟學家王德文如此分析國內的養老產業,“這個地方有這樣的養老模式,那個地方又有那樣的養老模式,我認為長期來看都不一定具有可持續性。”他建議,今后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可以進一步的研究能夠支持商業運營模式可持續的市場模式。
“養老服務作為服務業,今后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要認識和尊重整個市場行業發展的規律。”王德文認為,這是中國養老產業改革的重點。“一方面解決市場問題,避免造成新的市場扭曲的問題,目前很多地方做法可能對今后市場發展帶來扭曲。今后推動整個中國養老服務體系,能夠可持續的,公平可及的發展。
王德文認為首先要明確政府負責基本養老服務的對象,基本養老服務的清單要理清楚。比如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做得關鍵工作就是把政府服務清單理得很清楚,當然光有清單不行,還要把投資機制對接起來。然后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把市場激活了。“
“要搞長期護理保險嗎?這可能是措施之一。”王德文說,因為很多國家沒有搞長期護理保險,把養老服務問題也解決了。“政府解決失能和貧困老人的問題,長期護理保險的問題,這個過程當中發改委通過降低市場價格手段,怎么把價格進行降低?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做。”
“政府財政是有限的,要制定標準,哪些是可以獲得的服務。”他以貴州為例,“建立大的養老頂層設計,有三大目標:一個是擴大覆蓋面,第二個是提升質量,第三個是把錢用得比較有效。設計這三塊緊密聯系在一塊,而且今后服務的清單開發,包括提供什么服務,花多少錢,會通過云平臺,有它們連在一塊,保證財政上是可以持續發展的。”
在世界銀行的一個貴州養老體系研究項目中,王德文他們花8個月時間在貴州省民政廳、財政廳配套支持下,設計了一套表格,用來分析貴州省在過去三年有多少投資,錢從哪來,投到哪去,之后幫助貴州省建立一套有效的投資、資金分配安排的體系,跟政府公共預算改革聯系在一塊,保證今后公共資源使用有效而且公平。
除了公共資源以外,護理保險是公共資源和私營資源的混合體,“個人這一塊資源怎么調動也是一個問題,還有社區資源和社會力量,社會機構參與進來,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王德文說。
公辦住不進、民辦住不起,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養老服務找不到人,農村與城市養老倒掛,養老服務業在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種種矛盾困境也益突出。
“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全球也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很好,都非常難。”王德文認為,人才培養是一部分,關鍵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對應勞動力市場的政策和體制創新,人是可以流失的。
國際上,醫養結合是通行的養老模式,我國也將其作為重點方向。據介紹,法國逐漸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相互之間有機的協調,比如個案管理員制度,是把這兩個部門銜接起來,給每個個體制定案例管理計劃,是非常關鍵的人。日本醫養結合是和法國類似的綜合服務的概念,也就是說把醫療和養老在社會層面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提倡在地老齡化的概念。
王德文建議,今后把醫養結合概念厘清的基礎上,需要兩個改革,一個是醫療衛生體系改革,一個是怎么結合?養老院辦醫院?還是醫院辦養老院?設立一個機構,還是搞一套機制?“我自己理解是一套機制,如果把這套機制建好的話,可能需要政策、制度、信息、服務四方面都要打通,機制才能有效建立起來。”
“中國養老服務發展還是非常積極的,政府和市場邊界不斷的劃清,關鍵問題今后在政府這一塊,怎么樣把市場機制培育出來”王德文認為,“改革開放的經驗告訴,不做那么多的規劃反而發展非常好。經濟學分析來講,政府干預市場少一些,可能市場發展好一些。”他也強調,這并不是說政府不要干預市場,養老服務有公共產品的屬性,政府要補位,市場不足的那一塊政府要做好,要遵循市場的規律,中國養老服務發展是未來可期的。
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
http://sh.yanglaotiandi.com/
來源于《華夏時報》—于娜